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8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1301篇
化学   4035篇
晶体学   127篇
力学   1339篇
综合类   69篇
数学   536篇
物理学   11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含夹杂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林志  石志飞 《力学进展》1995,25(3):410-423
本文综述并评价了有关含夹杂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研究的代表性工作,包括自洽理论,微分法,Eshelby-Mori-Tanaka法,Hashin和Shtrikman的变分法等。指出上述理论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复合材料内部的微结构特征,如夹杂的形状、几何尺寸、分布和夹杂间的相互影响,在夹杂的体积份数较大,如大于0.3时已不能有效地预报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随后介绍了近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相关函数积分法,理论与实验的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在夹杂体积份数较大时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72.
化学镀耐磨自润滑Ni-P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碳纳米管(Ni-P-CNTs)和Ni-P-无机类富勒烯WS2[Ni-P-(IF-WS2)]复合镀层,考察了复合镀层的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Ni-P-CNTs和Ni-P-(IF-WS2)复合镀层的减摩抗磨性能优于化学镀Ni-P和Ni-P-石墨镀层,其原因在于Ni-P-CNTs化学复合镀层中的碳纳米管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同轴石墨纳米管结构,而Ni-P-(IF-WS2)化学复合镀层中的IF-WS2具有封闭层状类富勒烯球形结构,二者均具有优异的自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73.
冲击速度和磨粒粒度对FeCrAl/WC复合涂层冲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粉芯丝材作为原料,利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了具有良好抗高温冲蚀磨损性能的FeCrAl/WC复合涂层;考察了650℃下冲击速度和磨粒粒度对复合涂层高温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和20G锅炉钢的耐高温冲蚀磨损能力随着磨粒粒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30°攻角下冲蚀率随磨粒粒度的变化速率比90°攻角下的小;同20G锅炉钢相比,复合涂层对速更加敏感,速度越低,FeCrAl/WC复合涂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74.
A solution is found to a plane problem for a composite material reinforced with two in-line fibers and subjected to longitudinal compression. The problem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piecewise-homogeneous model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of stability. The dependence of the critical strain and buckling mode 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bers is studied for various mechanical and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ite components.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0, No. 9, pp. 65–74, September 2004.  相似文献   
75.
评述了无机类富勒烯(IF)与过渡金属硫化物(WS2和MoS2等)纳米材料的合成技术及其摩擦学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外型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并具有嵌套中空结构的IF-WS2和IF-MoS2纳米果粒具有潜在的摩擦学应用前景;对含有IF-WS2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和Ni-P复合镀层的研究表明,其比含有石墨和层状2H-WS2粉末的固体润滑剂具有更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76.
HOMOGENIZATION—BASED TOPOLOGY DESIGN FOR PURE TORSION OF COMPOSITE SHAF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homogenization theory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designing the corss-section of composite shafts by maximizing the torsion rigidity ar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o obtain the extremal torsion rigidity, both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macro scale shaft and the representativ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are optimized using the new models. The micro scale computational model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periodic microstructures with extreme shear moduli. The optimal microstructure obtained with the new model and the homogeniz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natural or artificial materials. In order to be more practical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cellular materials rather than ranked materials are used in the optimal process in the existence of optimal bounds for the elastic properties. Moreover, the macro scale model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torsional shaft based on the tailared composites. The validating optim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s are very effective in obtaining composites with extrem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composite shaft with the extremal torsion rigidity.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172078 and 10102018)  相似文献   
77.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孙慧玉  吴长春 《实验力学》1997,12(3):335-341
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侧边未切割、受切割和中央钻孔试件的拉伸性能,对比了受切割和未切割纤维对于试件侧边拉伸应变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拉伸失效的机理和原因.发现受切割和钻孔试件的拉伸性能低于未加工试件的性能,受切割侧边的拉伸应变高于未切割侧边的拉伸应变,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失效主要由纤维断裂引起的.文中还对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孔边应力集中现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即四步法复合材料的孔边应力集中系数比传统层板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低.从这个意义上说,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适合于作为含孔结构的连接件.  相似文献   
78.
采用浸渍-提拉方法在单晶硅片上制备硬脂酸钾以及添加离子液体的硬脂酸钾复合薄膜,采用DF-PM型静-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薄膜在低速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仪观察分析薄膜及其偶件表面的磨损形貌及典型元素面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对低速滑动条件下,在羟基化硅基底上制备的复合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优于硬脂酸钾薄膜;在载荷为1.0 N条件下,含离子液体质量分数40.0%的复合薄膜的耐磨寿命超过5 000次,而硬脂酸钾薄膜仅为100次左右;随着复合薄膜中离子液体含量增加,复合薄膜更容易在偶件钢球表面形成有效转移薄膜,使复合薄膜摩擦磨损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9.
末制导炮弹用位标器陀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末制导炮弹复合制导弹体制的位标器陀螺的结构、快速驱动方案和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关键的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80.
根据修正的余能原理,推导出一种求解复合材料层合圆柱壳的杂交应力单元。取用六面体等参单元,此单元反映了各层材料性质不同及应力分布沿整个厚度不连续现象,同时计入横向剪切变形和法向挤压变形,适用于厚层壳体。文章通过实例说明此单元能准确求出各层内的应力值,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